凝神聚力有为 发挥后发优势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17-03-03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  武汉市汉南第一中学是一所活力四射、日新月异的学校。在风起云涌的教育改革中,学校选准发展定位,创新办学思路,对内用力,对外借力,凝聚合力,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。

    对内用力,内涵发展

    发展与创新是学校的第一要务,汉南一中秉持目标一流,管理先行,提升内涵,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。

    (一)管理出新,人本管理。学校在管理上综合运行制度管理、民主管理、思想管理、情感管理四种管理模式。

    制度管理——依法治校。学校结合校情,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,使教育教学、党建、后勤全覆盖,使教有所依,言有所律,行有所本。民主管理——全员理校。学校每周一召开党政工团联席会议,明确一周工作安排;定期召开教代会,按时改选代表,全程参与学校民主管理;对干部进行一年两次的民主评议;教职员工可通过教代会、校长热线等平台,以提案、建议等形式建言献策。思想管理——以理服人。建立对话制度和回访制度。校级干部常驻一个年级或部门,在第一时间内实现上下沟通,化解分歧,统一步调;年级组的驻点领导、年级主任、支部书记也都有自己的联系对象。情感管理——以情动人。学校建有教职工茶吧,组建教师舞蹈团、书法班、骑行团,举行一年一度的教职工趣味联谊活动,丰富教师生活。在校青年教师中评选“十佳大学生”“优秀青年教师”“学科带头人”,推出“找对子工程”,解决教师个人问题,并为青年教师安排集体婚礼。

    (二)深耕课堂,特色引路。学校力推教研组长备课,落实集体备课,强化教学研究,关注新课程,研究新课程,立足学情,优化课堂,减负增效。

    着力课堂建模,优化课堂效益。课堂建设追求“教师指导的高效率、学生学习的高效益、学习成果的高效能”。高效课堂使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享受课堂,从而使课堂走向重生。

    构建课程体系。学校已初步建立了国家、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,开发了“校园语文”“化学与生活”等校本课程,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,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,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。

    立足专业发展,夯实校本教研。以教科研工作为抓手,实施课题研究,形成国家、省、市、区四级规划课题序列;聘请省内外名家指导教育科研,定期评选教科研成果。

    依托“比访”工程,提升综合素质。抓住湖北省教育部门开展“课内比教学、课外访万家”的契机,推广高效教学,探索新的教学模式,突出学生地位,促进专业发展。

    开展“书香校园”活动,使每一位教师与书结缘,以书为友,与书为伴;开展教师业务测评活动,举行青年教师拜师活动,牵头为青年教师拜师结对。

    实施分级管理,推行分层教学。依据年级差异,突现分级特点;按照不同年级、不同班型和复习进程,找准学习重心,实施分类分层指导策略。同时,要求各科任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,整体推进。

    创设一流教学环境。投资150万元建起通用技术实验室,数字化实验室和录播室;电子白板全覆盖。

    春华秋实,学校通过不懈努力获得了多项荣誉,并在省市各类学科竞赛中有300余名教师获奖。

    (三)人才立校,固本强基。实施新课程,学校大力实施“人才战略”,加强教育科研,增加了课堂教学的“科技含量”,打造出一支高品质的教师队伍,先后推出一系列的教师培养工程。

    “继续教育工程”——以提高全体教师业务素质为核心,培养在职研究生60多人。“希望工程”——开展以老带新、结对帮扶的“校内弟子制” 培养优秀青年教师,使学校教师队伍实力不断壮大。“阳光工程”——采取多种方式培养省骨干教师3人、市区级学科带头人10多人、省特级教师3人。“名师工程”——采用“树旗帜,引路子、搭台子、压担子”的方法,为名师成长创造条件,培养了“湖北教育名师”罗华平等在业内有影响力的名师。

    (四)力推“双效工程”,突显教育公平。学校校强化质量意识,以新课程实验为契机,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,实施实效脱困、高效教学“双效工程”,以教育公平为出发点,办人民满意的教育,渗透“爱的教育”。

    实施实效脱困行动计划。生源减少是学校长期面对的现实。针对近几年学校高一新生整体素质无法与同类学校相比的情况,学校实施实效脱困行动,解决了80%以上学困生的学习意向、学习习惯和基础差等问题。

    双案式教学——脱困行动的起点和突破口。学校在教学上大胆尝试,对九门国家基础学科课程通过选取关键的、基础的学科知识改编成校本课程,实施分层教学。为此,教师们从制定计划、集体备课,形成教案和学案,生成校本教材,进行双案式教学。

    学困生导师制——脱困行动根本保障。学校特别建立了“学困生导师制”,弥补班级教学的不足,对各班学困生,学校确定科任班主任为导师,负责学生各方面的教育、管理以及学习的跟踪辅导,促进他们的转化、成长和进步。“导师”与学生“结盟”,在学习上,既为良师,又为益友,起到了父母所无法替代的作用。

    向外借力,共生发展

    学校在办学思路上坚持不求所有,但求所用,调动所能调动的一切社会力量,共谋发展。

    联办综合实践活动基地。学校与社会各界建立的常年对口联系基地,如武汉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(红心)教育基地,开设军事训练国防教育、科普环保教育、生命安全教育等多个主题的校外实践活动教育课程,并配合学校的春游、秋游活动,将教育与旅游有机结合。同时,学校还有柏泉基地(综合实践主题)、蔡甸基地(军事素质拓展)、中山舰基地(爱国主义教育主题)等。

    会同汉南区区委党校开办学生党校。学校开办业余党校20年十八届,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。每逢“七一”,开展“党在我心中”演讲大赛等系列活动,激发团员对党的执着追求。

    与汉南区法院联合创办了“汉南一中青少年法官学校”,请法官上法制课,让学生走上模拟法庭,扮演法官和犯罪嫌疑人,按程序审判,使法制意识深深扎根于学生心田。学校还开设有“《长江日报》课”,让学生开阔视野,关心时事,心怀天下,做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。

    借智特级教师顾问团。学校组建了以何文浩、黄光龙、王先海等专家领衔的“特级教师顾问团”。顾问团每学年定期来校作学术报告,听评示范课,答疑解惑,把脉问诊,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导航引路。如今,不当教书匠、争做学者型教师的风气正在校园里悄然形成。德艺双馨成为诸多教师追求的职业境界,一大批有潜质的年轻教师正茁壮成长。

    凝聚合力,和谐发展

    多年来,学校坚持民主治校,运用多种方式激发教职工主人翁责任感,以经营家的理念经营学校,形成人和效应。

    倡导教职工知无不言、言无不尽,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,建言包涵教育教学、基层党建、师资队伍等方面。每学期开学之初,校工会将教职工的建言分类汇编,每一条建言都会在规定时间内给予答复。根据具体内容,将建言分为立即实施、创造条件实施等不同类型,并评比出有价值建言、优秀建言等,对建言人给予奖励,颁发证书,制作展板。这些举措顺人心,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热情,推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。 

    扶贫济困,激励学子。学校采取减免收费、推行奖学金制度、社会集资和教职工爱心工程,建立健全国家助学金等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,确保每个学子都能圆梦。推进民生工程,兴建乒乓球室等设施,提升教职工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;兴建教工温馨之家,让教职工有个温暖的避风港湾。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,每年组织“阳光体育运动会”“教职工趣味运动会”等活动,让师生同参与,通过拔河、跳绳等,充分展示学校开展体育艺术的丰硕成果,推进学校体艺特色向纵深发展。

    精心营造环境文化,建设中心文化广场,构建广场文化,办好橱窗文化、走廊文化,打造食堂文化,引导课堂文化,让一草一木都传情,让一砖一瓦能说话;发挥校园网络优势,建立内容丰富、信息健康的“绿色网络”;有效利用校园广播、电视系统,培养和发现人才,及时报道校园里的新鲜事、好事;通过校徽、校歌、校标等寓意深刻、含义隽永的独特校园文化元素,时时彰显校园的活力。

    注重优化心理环境,努力营造“健康心理环境”和“融洽课堂氛围”。学校创建心理咨询室,帮助学生解除困惑,减缓压力,抛弃心理负担;每周开一节心理健康课,不定期请专家进行心理辅导。营造互助共勉的氛围,“关注学生一程,幸福学生一生”;通过家校配合,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。以社团活动为载体,创建学生展示个性的乐园。学校组建了十多个校级社团,内容包括书法、绘画、声乐等,让学生在玩中乐,在做中学。

    以活动为平台,为学生提供成长的沃土。开展“书香校园”创建活动——开辟班级“图书角”,设立读书专用时间,举办“诵读经典,点亮人生”古诗文诵读活动,开展读书征文和演讲比赛,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。

    学校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,创新发展,先后获得“湖北省绿色文明校园”“武汉市文明单位”等称号。追求卓越的全体“汉南一中人”将发扬“修业立身,厚德致远”的精神,凝聚正能量,创造新业绩,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进行到底!

    (张大勇)